南京大学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发布者:本科生院教育教学发展与评估中心发布时间:2024-11-16浏览次数:10


1113日下午,南京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进院系”系列活动。本次会议在线上进行,文学院徐雁平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自强教授、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罗新炼副教授面向仙林、鼓楼、苏州三校区百余位教师代表作主题报告,会议由本科生院相关负责人主持。

徐雁平教授作《构建师生共同体,强化课程育人实效》主题报告。徐雁平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实例,分享了构建“师生共同体”的多元方式,包括编写教学指导手册、用好课堂报告评议、建立本硕博贯通的助教协同机制等,并提出以加强“小班研讨课”帮助学生唤醒情感能量、激发学术创新的建议。徐雁平强调课程育人实效要立足立德树人,教师本身要用心“做事”将学生、助教、老师联合在一起,形成育人合力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并建立课程档案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凝练育人成果。

王自强教授作《工科类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考》主题报告。王自强指出,课程思政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命题,教师开展育人工作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守教育的初心使命: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课程思政要从教育目标出发、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他以电子信息学科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关注点,包括科学思维、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科技伦理、创新素养等。王自强从“集成电路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设计、讲授、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多元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法。

罗新炼副教授作《基于“知、仁、勇”的课程育人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罗新炼介绍了自己以评促建开展教学、教研、教改的经验,以及申报课程思政相关项目的注意事项。罗新炼指出,课程育人水平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的整体理解与价值观,做好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原始属性,而是要充分提炼其蕴含的价值基因,开展包含精神指引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罗新炼以“初等数理天文”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理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如何看到课程背后的“人”,如何以培养有价值辨识、有知识素养、有丰盈情感的人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罗新炼还分析了如何围绕“德、知、行”以多元融入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专业建设,并强调专业建设要面向国家需求进行提前布局,不仅要铸牢“根”和“魂”,还要结合人工智能新手段顺势而变积极探索,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科生院)